夜来城外一尺雪。
冬日里的四九城,被雪一装点,恢复了些许当年紫禁城的气势。
跟年节的火热气氛相配套的,还有粮价。
眼瞅着离过年没几天,杨福平又改了次挂牌价。
这回小孙跟二平很有颜色的没有发表意见。
主要是看着站长脸上已经够阴沉了。
干了那么久,不识字的小孙,也能认出来看了多少年的粮食名称跟价格了。
小声念:“标准粉1850,小站稻2000,玉米面1300······”
二平听着心烦:“别出声了,听着都上火儿!”
小孙心大:“怕啥,大不了领了工钱就换成粮食,咱们守着粮店呢,总不至于饿着!”
二平叹口气:“你家是光吃粮食就行啦?
要涨价那是全涨价,你去隔壁看看去,据说一盒火柴都二三百了。”
小孙闻言跟福平申请:“站长,这会儿没人,我去瞅瞅?”
杨福平点头:“帮我看看他们卖的东西都是啥价儿,回头你嫂子问了我回话!”
小孙兴冲冲的窜了出去,没一会儿,不怎么高兴的回来了。
没等二平发问,掰着手指头报物价:“洋火一盒180,盐是一斤1800,白糖1400一斤,鸡蛋2400······”
杨福平赶紧叫停:“行啦行啦,可以啦,不用报了,跟报菜名似的,就是都涨价了就是了。”
小孙复述老钱的话:“钱叔说,这几天翻番儿的涨,比着11月那会儿又涨了两三倍。”
杨福平接受良好:“估计快过年了,又有人使坏!”
二平点头:“哦”
小孙瞪眼:“你就哦一声就完啦?”
二平也不解道:“不然呢?”
小孙张张嘴,好像自个儿也干不了什么。
臊眉耷眼的凑到杨福平跟前:“站长,您给分析下,能涨多久?”
杨福平把眼睛从报纸上拔出来:“我分析?你先给中午饭热了我再分析!”
小孙屁颠儿屁颠儿干活去了。
福安看着抢活儿的小孙很是不解:“窝头都是各吃各的,你去热,我也不多分你一口!”
小孙死鱼眼看了下福安:“没事儿,我自愿的,不分你的窝头!”
福安这才放心的回到前面营业室里。
自打公家接手后,店里的粮食花样也多了不少,什么白薯啊,绿豆黄豆啊,可最畅销的还是两白一黄,连小米儿都得屈居第二梯队。
这不大中午的,就又有人进来买粮食了。
大冬天的能跑出一脑门子汗,估计也是等米下锅。
来的这位大哥,开口就是:“来五斤玉米面!”
二平跟小孙都是饿过的人,丝毫没有因为人家要的少而变脸。
麻溜的一个人开票一个人称粮食。
没等窝头热好,就把人打发出门了。
笔趣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