街面上的人家我不说认全活了,也差不多认个七七八八。
千万别一家出来两个人排队,老少爷们儿也帮我看着,别人家多买了五十斤,最后排到您这儿不够了。那可就对不住了!”
虽说排队的时候还有些小摩擦,可杨福平也不去管这些个细节。
大势已定,浑水摸鱼的也翻不起浪来。
杨福平知道,后面儿仓库里还有万把斤粮食。
外面闻风而动过来买粮食的,也不过七八十户人家。
街坊邻居都不是冲着闹事儿来的,里面混着的生脸,才是坏事儿的引子。
杨福平回到财务室算盘珠子打出火星子。
忙活了两小时,才算把这一波人给送走。军管会的同志悄悄的来,又跟在那几个眼神不对的生脸后面悄悄的走了。
杨福平只看到了个背影。
看着后面陆陆续续又闻讯赶来的解放。
杨福平看看日头,问福安:“今儿是不是还没吃饭?”
福安肯定的点头:“对!我肚子都打了好几通鼓啦!”
这下给杨福平心疼的,打发福安:“去后院烧水热点干粮去!这么点儿人,我跟小孙应付的来。
磨刀不误砍柴工,哄住肚子再干活!”
福安接过小孙自带的干粮,还有他哥的一个布包,高兴的去热饭去。
粮店自打被收归军管会后,每天中午的那顿饭也没了。
不过也有好处,哥仨的工钱,折算成了小米,小孙跟福安是一百六十斤一个月,杨福平的高了二十斤,一百八十斤一个月。
不管福平哥俩怎么想,小孙是挺高兴。
掏空腰包买了两间房之后,正发愁粮食呢,就得了这个好消息。
四月初的时候,就高高兴兴的背了一百六十斤的小米回家。
其中二十斤已经当成了彩礼送到了朱寡妇家,定下了之前一直垂涎三尺的朱大妞。
杨福平当时正扒拉着算盘珠子,还走神几秒钟算了下,那姑娘,差不多今年也该十八九岁了。
这个年龄,要说还没出门子,有点儿奇怪啊。
想到这儿,看了眼刚好空闲的小孙:“小孙,你准备啥时候办喜事儿?”
都快成大龄光棍的小孙,还有些不好意思,低头道:“大妞之前走过一家了,我们两家的意思,都不用大办了。
就在我们院儿摆一桌就行了。
看这几天的样子,估计还得往后压压。”
杨福平多嘴问了句:“那前面儿那家,留孩子了吗?”
小孙低声道:“嗨,什么孩子呀,福平哥,您也不是外人,我就实话实说了。
朱寡妇,哦,就我丈母娘,算盘打的太精了。
摆了刘五一道儿。
人家回过味儿来,故意的把大妞的八字透给了个扛枪的长官他爹。
说是旺子嗣。
弄的不嫁也得嫁了。
第二天拜堂,前一天,咱们前市长家两声爆炸响。
直接把住的不远的老头吓过去了。
人家觉着晦气,把刘五给打了个半死。
老头都没了,大妞也就没啥用啦。
当时那长官发话,都收了聘礼了,大妞得在家守着,不能改嫁。
结果红党来了,长官一大家子也跑了。”
看着小孙一脸的庆幸,杨福平眨巴下眼,不知道说什么好。
只好指着又来了一波买粮食的:“赶紧的,又来人啦!”
笔趣阁